3月7日,东营区教育评价改革经验总结
一、改革背景剖析
东营区具有独特的区域教育特征,身为胜利油田基地所在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始办地及东营市中心城区,长期以来,地方与油田在办学管理上各自为政。2019 年和 2021 年,东营区先后承接辖区内油田中小学和幼儿园,油地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方式、管理模式及运行体系等层面的差异即刻显现,其中 “唯分数、唯升学” 的陈旧观念在油田学校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均衡与多元发展。基于此复杂的教育现状,加之东营区获批成为山东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和全环境育人实验区,一场旨在革新教育生态的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举措实施
(一)精准锚定方向,基于问题驱动改革
确立治理原则:为打破油地教育隔阂,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东营区提出 “融合、规范、突破、共生” 的治理方针,为后续改革工作奠定基础基调,引导各方朝着协同发展的方向前行。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针对学校发展的不同需求与特点,构建基础性、发展性、特色性三类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特色性指标允许学校依据自身办学宗旨和核心理念自主申报,鼓励学校挖掘自身优势,实现多样化发展。同时,摒弃单纯横向比较,着重纵向对比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强化过程性评价,以此引导学校关注自身发展轨迹,持续改进提升。
研发科学评价工具:为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与客观性,东营区投入 20 余万元研发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软件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各类评价指标进行精准量化与分析,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聚焦关键主体,明确改革实施路径
管理效能提升路径:从教育管理的 “大脑” 和 “中枢”—— 局机关入手,制定涵盖履行职能、工作落实、自身建设、工作业绩等 4 个一级指标及 11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扭转局机关 “唯名校、唯学历” 的用人倾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核心、契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任用机制。此外,将督学履职情况与学校发展紧密关联,定期评选优秀督导责任区和优秀督学,以督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推动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学校主体发展路径:统筹规划中小学、幼儿园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教育评价 “指挥棒” 精准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各环节。借助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倒逼学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校园综合育人环境,切实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推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创新教育人才评价机制,建立 “书记 +”“校长 +” 评价模式,把管理业绩、联盟校发展成效、学校领导力、课程领导力等纳入校长(书记)职级评定的重要标准,助力校长(书记)实现专业化成长。同时,构建教育人才引培评一体化建设体系,对自主培养或成功引入的优秀人才给予最高 80 万元奖励,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按照教学新秀、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等 5 个层级搭建教师梯队结构,并配套科学的认定、考评和奖励制度,激励教师不断进阶发展。
学生素养培育路径:紧扣新一轮课程改革对 “核心素养培育” 的要求,融合生命理念、包容理念与合作理念,构建全方位、多主体参与的评价闭环,大力推进 “共生课堂”“共生课程” 改革。同时,建立以成果共享、联系校发展、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研员评价机制,以及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核心职能履职、校家社协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动力保障,推动改革持续深入
鼓励基层创新探索:设立 8 个实验片区联盟,选取全区 27 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改革试点单位。从制度建设层面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在资源运用上给予倾斜,鼓励学校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对基层创新实践的总结与提炼,《东营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改革研究》成功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以评价为驱动打造全环境育人 “东营模型”》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 “第二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建设成果推广案例”,充分彰显了基层探索的价值。
推进评价体系创新升级:始终坚守评价回归 “育人” 本位的理念,紧密围绕全环境育人、幼小衔接、中小学科学教育、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等五个省级试验区重点任务,根据实际进展适时引入新的评价元素,灵活调整既有指标权重比例,使评价体系更贴合教育发展需求,增强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与牵引作用。围绕本土特色教育品牌打造及项目孵化,构建起本土化、立体式的评价范式,并将成功经验辐射至新疆疏勒、重庆酉阳、临沂沂河新区等地的部分学校,扩大改革影响力。
构建协同支持体系:建立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多方沟通联系常态机制。纵向构建 “省厅、市局专家 — 区局职能股室 — 学区 — 学校 — 教师” 上下联动机制,确保政策传达与专业指导畅通无阻;横向搭建 “学校主动 — 联盟校互动 — 学区推动 — 典型带动 — 专家引动” 左右协作机制,促进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东营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教育基金会,每年投入 500 万元用于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科研以及引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同时,深化全国 “家校(园)共育” 数字化项目实验,在全区 38 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评价家校协同试点,构建区级评价管理系统、学校数据大脑、日常教师手机端、家长手机端一体化互动运行的评价体系,全方位服务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空间,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三、改革成效彰显
通过一系列系统且深入的教育评价改革举措,东营区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多维度显著成效。教育理念得以全面更新,“唯分数、唯升学” 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摒弃,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育人环境持续优化,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高涨,优秀教师不断涌现。教育影响力大幅拓展,不仅在本地形成良好示范,相关改革成果还成功辐射至其他地区,初步构建起以评价改革深化立德树人的区域整体性实践范式,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