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山东:新春奋进正当时,活力满溢促发展

2025年03月01日 16:50
已有 人浏览
来源:大众日报

  3月1日,新岁序开,春潮涌动。踏入 2025 年的春天,齐鲁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2 月,山东密集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全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全省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推进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传递出以实干为笔、以争先为墨,全力以赴抓经济、勇挑大梁促发展的强烈信号。春节过后,山东各地更是干劲十足,全力投入生产,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峰稳步迈进。

  观察之一:消费投资持续发力

  “又能省一笔!最高补贴 30%!”2 月 26 日,这条消息在众多山东人的微信群里广泛传播。前一天,省商务厅等 6 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 2025 年家装厨卫 “焕新” 实施方案》,其中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最高补贴 30%,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

  这个春天,享受 “国补”“省补” 购物优惠成为消费者的一大期待。家住济南的陈女士,不久前前往泉城路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购置平板电脑,惊喜地发现叠加国补后,价格直降 465 元,她当即决定下单,开心地表示:“补贴让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优惠。”

  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山东经济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山东印发《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围绕 6 个方面精心谋划 20 条措施、71 项具体任务,构建起 “1+N” 提振消费政策体系,着力实施提振消费行动,认真落实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

  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的关键引擎,同样备受山东重视。2 月,山东多地将开年 “第一棒” 聚焦于重大项目开工,着重强调投资要提质、提速、提效。一大批质量更高、投资结构更优的重大项目纷纷破土动工,这些项目不仅聚焦新技术、新业态,还着眼于补短板、增后劲,为全省实现新年 “开门红” 筑牢坚实根基。

  【记者观察】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消费的回暖、投资的发力,从不同维度折射出山东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增长、产业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各地全力以赴促消费、扩投资、稳增长,为实现 “开门红” 奠定了坚实基础。

  观察之二:人工智能动力澎湃

  2 月 24 日清晨,一个 “科技新贵” 现身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它就是已进化为 “双足” 行走的山东省首台人形机器人 “行者泰山”。其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 7.2 公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已部署了 DeepSeek 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实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正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发展注入新动力、指明新方向。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在发展 “人工智能” 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前,山东省 2025 年度 “产业大脑” 揭榜挂帅正式启动,面向全省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组织试点建设,涵盖低空装备、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赛道。

  位于兖州的太阳纸业,作为山东省造纸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近年来通过数智化转型,成功将传统造纸产业打造成充满活力的 “朝阳产业”。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继续投入 2 亿多元,全面集成 AI、大数据、智能物联感知等前沿技术,全力打造从原料端到客户端的全要素数字化产业平台。”

  新春以来,山东各地各行业围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纷纷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例如,青岛市提出,今年将持续推进青岛市大模型创新中心、青岛市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建设,力争年内园区新落地优质项目 30 个以上,产业规模突破 280 亿元;山东港口发布《山东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总体建设规划》,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港口建设中的落地应用。

  【记者观察】

  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全球生产力变革。作为强大的赋能手段,人工智能蕴含着孕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巨大潜能。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在人工智能产业应用领域优势显著,应积极顺应变革、把握 AI 机遇,围绕产业融合发展实际,打通应用过程中的堵点、卡点,让 “人工智能 +” 释放出更大的发展能量。

  观察之三:民生福祉暖意足

  作为就业服务的 “开年大戏”,连日来,山东各地积极响应 “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 的号召,一场场 “春风行动” 招聘会热闹开场。

  在东平县招聘会现场,50 岁的牛之涛凭借 20 年水电维修经验,借助创新推出的 “适岗改造” 计划,与企业成功签订就业意向书。该计划专门针对 “40—60 岁” 就业群体,通过技能评估,开发弹性岗位并开展配套培训,助力这一群体实现就业。

  日照市则在新媒体平台举办 “直播带岗” 活动,线上实时解答问题,招聘信息清晰明了,1 个多小时的直播吸引了 45.8 万人次围观,拓宽了就业信息传播渠道。

  2024 年,山东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今年,山东以实施 20 项重点民生实事为抓手,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老一小” 是民生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日前,山东印发《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所有具备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 3 岁至 6 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设托班,招收 2 岁至 3 岁幼儿,力争到 2025 年底提供托位 10 万个左右。这一举措既盘活了学前教育资源,又切实满足了家庭对托育的急切需求。

  【记者观察】

  当前,民生领域仍存在一些难点痛点,如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养老服务和托育服务的社会需求旺盛,但供给相对不足等。民生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山东正不断创新举措、探索新路径,完善制度、补齐短板,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

  观察之四:科技赋能 “智慧” 春景

  近日,在邹城市石墙镇的一片麦田里,三台智能化卷盘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正沿着田垄缓缓前行,伞状喷头喷出细密水雾,均匀地洒向麦苗。这是当地抢抓农时,利用智慧喷灌设备为进入返青期的小麦进行精准灌溉的场景。

  石墙镇面坊村种植户王昌松介绍:“我今年种了 700 亩小麦,过去传统的大水漫灌每亩地要用水 80 立方米,现在采用智慧喷灌,每亩地用水减少到 50 多立方米,不仅节水,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

  当前,随着气温回升,山东各地陆续开启春耕春管工作。各地积极推动新装备、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科技赋能,让春管更智慧、更高效。

  2 月 17 日,中国最大的农机装备企业 ——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智能生产线上满负荷运转,有条不紊地进行高端智能拖拉机生产。工作人员表示,得益于国家优机优补政策的出台和产品技术的持续升级,生产线上 CVT 和动力换挡等高端智能拖拉机占比超过 80%,订单量十分火爆。

  【记者观察】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抓好春耕备耕对于保障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眼下,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正有序开展,各地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探索,推动农业设施装备提档升级,田间地头的 “科技范儿” 越来越浓,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资讯网可为客户提供软文发稿服务、自媒体推广。 QQ:251941806
***资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资讯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资讯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资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资讯网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资讯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资讯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主管单位:******* 广告代理:*******
邮箱:*******@126.com 内容QQ:****** 通讯员群:******
*******


企业软文发布 网上舆情维护 形象新闻策划 广告QQ:*****
法律顾问:*****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