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作风问题往往是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小节开始的。从违规吃喝的“小饭局”,到收送礼品的“小意思”;从公车私用的“小便利”,到办公用房的“小超标”,这些“小问题”就像蚁穴,如果不及时堵住,就可能最终导致“大坝”崩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二年多来,正是从抓月饼、抓贺卡、抓烟花爆竹,到抓节假日、抓“八小时外”、抓日常,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才让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一些单位的会议用餐中,曾经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觉得“吃得好”才是对参会人员的尊重,“剩得多”才有面子。然而,这种不良风气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损害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今,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严格控制会议用餐标准,推行“光盘行动”,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这不仅节约了资源,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让“奢靡之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办公用房方面,个别干部总是想着多占一点空间,觉得办公室大一点,自己的“地位”就显得高一点。有的甚至通过各种手段违规扩建、豪华装修,完全不顾相关规定和群众观感。这种特权思想和行为,严重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在作风建设过程中,各地对办公用房超标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该腾退的腾退,该整改的整改,让办公用房回归其本来的功能。这不仅规范了干部的行为,更树立了良好的党风政风导向,让群众看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心和力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了解民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的调研却变成了“作秀”,热衷于走“经典路线”,看“示范样本”,对真实情况了解不多,对群众诉求关心不够。这种形式主义的调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基层负担,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如今,越来越多的干部开始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轻车简从、直奔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群众真心话,解群众烦心事。这种转变,不仅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微小的作风问题,都可能成为党执政地位的潜在威胁。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抓起,从每一个细节严起,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大变化”,以优良作风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