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 弘扬沂蒙精神|见证红色兰山⑪▪中共华东中央局篇(10)

许常胜
“当年我跟随陈毅首长南征北战,既在抗战胜利初期的临沂城军区特务团为首长们当过警卫,也担任过司号手吹响杀敌的冲锋号,打过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等大仗。”17岁参加革命,如今94岁的许常胜身体硬朗,思维清晰,回忆起自己的革命经历,老人好像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日前,在兰山区方城镇西古城村,记者见到了许常胜老人。1945年8月,在全面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许常胜加入了八路军,被编入军区特务团。中共华东中央局正式成立后,许常胜和战友们负责为领导站岗放哨,重点保卫局机关的安全。
“在刚刚解放的临沂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召开的几次万人大会,人山人海,声讨国民党反动势力。”许常胜回忆道,当时自己负责台下警卫,维持秩序,台上陈毅司令员的话语铿锵有力,台下万余名群众齐声呐喊,用人民的力量声讨人民公敌。
1945年底前后,人民军队进驻临沂城仅几个月的时间,华东局也刚刚成立不久,敌特较多,临沂城还比较混乱。据许常胜回忆,当时我军获知一重要线索:国民党从徐州派来12名特务,其中包括一名女特务,他们潜伏在临沂城内,侦查党和部队的情报,严重威胁城内安全。
12名特务潜伏比较分散,如何将他们一网打尽?当时特务团连部文书是一名面目清秀的战士,我军决定实施“美男计”,以女特务为突破口,打入敌人内部。
接到任务后,文书经常在女特务住的西关小胡同附近溜达,并主动搭话。他充分获得女特务的信任,并被女特务当作了自己人。女特务策反他投靠国民党,这正“合”他意。
打探完临沂的情报后,12名特务定于腊月十二晚上10点启程返回徐州,让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们的行踪早已在我军的掌控之下。因为文书已及时将消息传到我军,并和12名特务一起出发。
当晚,许常胜和战友们埋伏在临沂城南门外去徐州的路上,看到一群“生意人”从远处走来,其中包括他们熟悉的文书。战士们冲上前去,将12名特务全部抓获,同时发现12把盒子枪就藏在挑子里。
在特务团锻炼半年后,许常胜下部队。他入伍时才17岁,个子矮,枪都拿不利索,所以就当了一名司号手。随后,许常胜被编入华东野战军8纵24师70团1营司号排,训练了一年后才上战场。
“部队行军作战,一举一动都要靠司号手用号传达命令,所以虽然我没拿枪打敌人,但作为司号手每次冲锋都是在最前面,我感到非常光荣。”许常胜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斗、战役十几次。“莱芜战役打得真漂亮,陈毅首长下总命令,我们一路冲锋,6万敌军被消灭了。”回忆起74年前的战役,许常胜不禁叫好。
在战斗中,许常胜英勇善战,尽职尽责,不怕牺牲;生活中,他团结战士,乐于助人,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是他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进步很快。由于综合表现较为突出,1947年5月12日,在沂水城北井月村,20岁的许常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3月,在攻打河南洛阳时,许常胜在水沟里潜伏了7天7夜,这让他身上落下了病根。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参军4年的许常胜不得不因病退伍,回到家乡方城镇西古城村。
脱下军装,放下冲锋号,拿起锄头,许常胜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为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后几十年间,他仍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2020年2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93岁的许常胜向兰山区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据西古城村党支部书记许绍亮介绍,许常胜老人在全村是第一个捐款的。
入党74年至今,许常胜仍保留着那张早已泛黄的党员履历表,把它当作一辈子的荣誉珍藏在身,铭记在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没有忘记这位老兵,分别为许常胜颁发了荣誉奖章,表彰他为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我兵龄4年,党龄74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革命,我一辈子感恩党,跟党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这名老兵的初心和使命。”许常胜动情地说。
临报融媒记者 付然锋 蒋宗香 朱剑锋 通讯员 姜玉莹 范子明 刘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