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郯城县应急管理局强化安全生产硬件建设,从源头上切实解决安全生产执法和监管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有盲区、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深层次问题,成效初显。
长远谋划,实施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三项”措施。针对该县危险化学品企业缺少一线专业技术工人和一线工人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主动实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开展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项培训考试,第半年组织一次;二是开展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专项培训考试,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三是普遍开展一线员工专项培训考核,每月组织一次,使一线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实施重点工艺、重点岗位“手指口述”工程。培养职工岗位安全操作习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职工自保互保能力,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加大投入,实施信息化监管“三项”建设。一是开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息、重点工艺设备自动控制信息、企业安全风险分区信息、生产人员在岗在位信息和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信息等于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自动化管理水平。二是开展部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县统一的安全生产智慧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依托专家团队,开展对企业的人、机、物、管、环五要素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远程化监管,破解企业管理走形式、存盲区等问题,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三是实行重点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差异化监管体制建设。通过智慧化监管,实行企业日常检查智能化体检,形成日统计、日分析、日评分。将企业评出红黄蓝绿四个等级,实现对企业的分级分类管理,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高效有序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鼓励先进,实施企业安全转型升级“两项”政策。一是实行安全生产奖励政策。县委、县政府对初次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二级、三级证书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10万元、5万元、1万元;对规模以上企业,连续5年以上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二是实行安全升级补助政策。通过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由三级标准化升为二级的,由二级标准化升为一级的,分别给予3万元、10万元资金补助。对企业完善安全设施、升级设备工艺,配备智能化控制、做到在线监测预警、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大幅度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的,以安全设备升级改造投资总额为基数,由受益财政给予企业补助。企业安全设备升级投入按投资总额500万至1000万元的,按2%补助;1000万元以上至3000万元的,按2.5%补助;3000万元以上至5000万元的,按3%补助;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的,按4%补助;1亿元以上的,按5%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强化“双基”,建立基层基础提升“四项”机制。一是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调整报备机制。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及有关行业标准,企业要配齐安全总监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考核。鼓励高危企业聘请专业管理团队参与安全管理。二是建立监管执法能力提升机制。各专业委员会牵头部门设立安全科,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各乡镇要按照“五个有”标准,配齐配强安全执法监管队伍,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深化专家查隐患机制,每年不少于4次聘请高水平机构专家开展隐患排查。三是建立化工园区驻厂员派驻机制。今年,该县在化工园区设立危险化学品企业专门监管机构,作为县应急管理局的派出监管机构,配备专门监管人员和专家团队常驻化工园区,专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监管。四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县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行业监管部门、乡镇属地、村居划分三级网格,对所辖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管或管理。严格落实打非“村居上报、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压实“打非”乡镇属地责任,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非”规定。
严肃问责,强化监督“三项”制度。一是实行纪委专项监督检查制度。按照临沂市纪委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监督检查模式,郯城县委县政府每年开展一次专项监督检查,以监督检查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和重点行业领域监管部门为主。围绕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紧盯责任落实等问题,深入检查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各级责任落实。二是实行安委会巡查制度。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省政府安委会和市安委会安排部署,开展县安委会巡查,每季度巡查四个乡镇,年内完成对所有乡镇安全生产巡查。巡查着力发现突出问题,重在巡查成果应用,纳入对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促进属地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三是实行异地督导执法检查制度。通过异地督导执法检查,检验各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推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水平,及时排查治理一批事故隐患和问题,并依法查处,达到推动和震慑的效果。克服本地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执法监管不严、“宽、松、软”、熟视无睹等问题。加强不同乡镇之间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执法,有效提升全县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和业务能力。(刘崇武、李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