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在2021乡村振兴(临沂·兰陵)高峰论坛上,针对“产业振兴战略解读与应用探讨”的高峰圆桌对话,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
农业部原科教司司长、原中国驻联合国粮农机构总代表马世青,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主任陈生斗,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团队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艾希珍等5位专家做了精彩分享。
农业部原科教司司长、原中国驻联合国粮农机构总代表马世青表示,农业机械化在整个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更加轻松,也让农民更有尊严。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认为,中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技小院是建立在生产一线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为基础,以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双高)为目标,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今后,中国农业大学也将积极推动科技小院在临沂落地,为临沂的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主任陈生斗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以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高质高效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百姓对蔬菜的消费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可以用四句话总结,即“放心吃、真好吃、方便吃、多功能”,这也对农业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走高质量、品牌化之路。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团队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艾希珍认为,临沂的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长三角地区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要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还需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老龄化现象,让蔬菜产业沿着更科学健康的发展方向前进。